转载自:昆明信息港 作者:曹月
4月29日下午,离“2019首届杨丽萍·云南印象国际摄影大赛”启动仪式开始还有2个小时,一位年轻的摄影师正安静地坐在云南艺术剧院的一角,手中敲打着键盘,全神贯注地准备着她即将要上台分享的故事。
这位独立摄影师叫梦无子,从小在国外长大,迄今已去过50多个国家。她精练摄影技术,是通过走更多的国家了解更多的人文,接触不同的故事,增加自己对摄影的理解深度。29日早上,梦无子刚从缅甸飞到昆明,飞机一落地,她就赶来参加摄影大赛的启动仪式。
梦无子与杨丽萍的相识,要从一组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的照片说起。
在2015年,梦无子认识了杨丽萍并来到丽江,见证了衍生态歌舞集《云南的响声》背后的故事,用镜头记录下演员们最为真实的状态。当时,梦无子在丽江呆了1个月,她每天和演员们在一起同吃同住。
梦无子介绍,当时剧团的所有演员都是从云南大山里淘出来的姑娘小伙儿,纯粹又带着几分野性。“演员们每天的生活都极其规律,每天下午两点开始集中排练,一直要拍到晚上的两三点才结束。”梦无子说,这是她第一次正式拍摄关于中国的故事。”
在这1个月里,梦无子与演员们从最开始彼此一无所知,她从舞台深处用长焦镜头偷偷抓拍,到后来磨合到她清楚掌握了他们每个人的相貌、性格、行为习惯,她改用广角镜头站在演员面前肆无忌惮按下快门,好的照片就在这样一点点慢慢磨出来。
拍摄完成后,梦无子给这组照片取名叫《三分醉,七分醒》,这组照片被国家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。对于这个主题,梦无子有着一番自己的见解,她说,没有所谓完全的表演或是纯粹的自我, 大家都在或多或少的演绎着与自己有几分相似,又有几分陌生的形象。“这个瞬间你是舞台上七分醉的纳西姑娘, 留三分给清醒的自己; 但下一个瞬间你卸掉妆,也只是九分清醒, 留一分在醉里。”
在梦无子看来,演出时,鼓是演出的道具,是演出的一部分。而在演出以外的时间,这些鼓变成了演员的“栖息地”。“排练间隙,演员们会趴在鼓上打盹,或是靠在鼓边休息。”她说,在那样的场景下,鼓与演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,鼓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符号。
在拍完《云南的响声》后,梦无子又给杨丽萍的实验性舞台作品《十面埋伏》拍了花絮。与上一次拍摄不用的是,《十面埋伏》由一群年轻的演员组成,梦无子这次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演员身上,她用镜头记录下了演员的成长轨迹,从中感受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重量。
梦无子认为,这次拍摄让她感觉人生就像舞台剧一样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。“当我最开始接触他们的时候,他们都是《十面埋伏》的演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的人生开始变得不同,有人做了瑜伽老师,有人还在跳舞……”梦无子说,她想通过这个项目关注中国年轻人的成长轨迹。
“到目前为止,关于《十面埋伏》的拍摄我已经拍了3年,去过国内很多城市,也在伦敦遇见过。”梦无子计划,这个系列她要拍10年,甚至是更长时间,等项目成熟之后,她会考虑做个摄影展。梦无子说,杨丽萍为她提供了一个高度艺术化的平台,让她有机会去挖掘背后许多的故事。梦无子想借此成为她看中国的一个窗口,记录这个时代的生活。